古代女子什么时候出嫁 古代女子出嫁的习俗
时间:2017-03-09 22:34来源: xnshuo.com 点击:
次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意思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男有室女有家”。那么古代女子什么时候出嫁呢?古代女子出嫁的习俗有哪些?本文就为来为大家介绍一二。
古代女子什么时候出嫁
很多人认为古代女子十二三岁就出嫁了,甚至七八岁就有出嫁的,这个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影视作品里皇室的婚嫁,特别是清朝的皇室,早婚现象很普遍。皇室有时为了巩固或延续政权而早婚,清代皇室满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可能早婚早育是游牧民族的习俗之一。而中国古代女子正常的婚龄一般是在十五岁左右。
【小编推荐】 古代女子在结婚年龄 古代女子出嫁诗句
例举几个古代文献记载印证一下:
1、《孔子家语·本命》:“女年十五许,有适人之道”。适人,就是“出嫁”的意思。
2、《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
4、《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5、宋代曾有“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并听婚嫁”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