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羌族婚俗特点 抛弃陈腐落后保留优秀方面
在时间的雕刻下,各个民族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也有很大差异,你对羌族了解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羌族婚俗特点。
羌族现代婚嫁习俗: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羌族人民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他们抛弃了婚俗中陈腐、落后的方面,保留了优秀的方面。特别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年轻一代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自由恋爱流行,当地人称为“耍朋友”,父母一般不加干涉,一旦男女青年相好后,就请家长拜托“红爷”出面作形式上的说合,但古老的仪式还是要照样举行的,因此,古老的婚俗还是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一)说亲(开口酒)
当子女成人时,家长就开始为他们物色对象了,也有男女自由恋爱后告诉父母的。若是某男方看上某女方时,男方父母就找时机通过闲聊从侧面向女方试探有无结亲之意,若女方没有表示异议就有结亲的可能,男方就请“红爷”带上酒、挂面等作为“手情”去女方说亲,若女方没有退回礼物就表示有商量的余地。
(二)“吃小酒”,定婚
送完第一道“手情”后过一段时间,男方就叫“红爷”带第二道“手情”(较丰盛,有猪肉、挂面、酒、饼子、点心等)去女方说亲并索要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的父母请端公占卜,一旦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就可定亲。此时女方不请外人,只有本家和“红爷”商量“吃小酒”(订婚)的日子。到了“吃小酒”这一天,男方要按女方房族的多少备礼,送给女方的老辈子,男方一般派“红爷”、母亲带儿子去。“红爷”要在吃酒前亲自烧香、敬神、祭祖,向女方、祖先禀告两家结为亲家之事,并致古规“说亲词”,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去女方探望并送礼。
(三)“吃大酒”,定婚期
若男方认为男女双方的年龄足够大,男方已经做好了一切物质上的准备,该办喜事了,就请“红爷”带上礼物去转告女方,商定婚期,叫“吃大酒”。届时男方拿一定数额的酒、肉、米和女方穿戴之物,如头饰、耳坠、手镯、金箍子、银坠子、衣服、裤子、鞋袜等,全要双份。财礼视各地规矩而定,反正要让女方满意才行。以前从“吃大酒”到接亲要间隔几个月到几年才能完成。
(四)成亲
一旦婚期定好,就要准备成亲,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男女双方各自请寨中的家门、房族、邻居喝“开笼酒”,即正式邀请各家帮忙。商定每个人负责的事项,并给自家神龛换新衣,彻底清扫房屋。接亲这天,男方由红爷、新郎的老辈子(叔辈)、同辈的小伙子及兄弟姐妹和唢呐手等近20人组成接亲队伍,背上喜蜡、喜酒、鞭炮、娶亲帖子、喜钱等,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人会竭力阻止接亲队伍进女方家门,男方要给女方的姑娘们发红包,一次一次地给,等女方满意了才打开门请男方的接亲队伍进去。进门后女方唱欢喜歌,男方给钱,再唱再给,满意为止。
另外,男方要给女方送1个太阳馍,馍上挂有1条白布、1条红布、1根羊毛线、镶有1颗珊瑚珠。男方把礼品放在堂屋的神龛前的桌子上,红爷致“接亲词”,用羌语说:“世间万事有来由,羌人婚配从头说。理不讲来人不知,须将此事晓众人。自古男女皆婚配,此制本是木姐(羌族女始祖神木姐珠)兴,所有规矩她制定,后人不敢有增减。一代一代传下来,羌人古规须遵守……”。女方答词:“贵客辛苦到我家,迎亲之日上门来。开天辟地到如今,男女婚配木姐定……此次婚事按古规,女家东西很齐备。主家接待如不周,敬请贵客多原谅。”答谢完毕后,女方家人用规模最大的宴席宴请众人。称之为“正席”。当天晚上,新娘要邀集全寨的姑娘们到家里来“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