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娘说,婚纱照片欣赏与图片分享,尽在新娘说!www.xnshuo.com

快捷导航: 花海 - 校园 - 田园 - 室内 - 浪漫 - 个性 - 明星 - 韩式 - 性感 - 古装
新娘说

www.xnshuo.com

婚嫁知识百科

攻略

主页 > 婚礼筹备 > 结婚习俗 > 正文 >

哈尼族婚俗特点 各支系地区有所不同

时间:2018-01-28 23:18来源: xnshuo.com 点击:

哈尼族支系较多,各支系、各地区的婚礼和婚俗也有所不同,但举行婚礼一般都要大摆酒席宴请亲戚朋友,宾客要送米和礼钱,至亲的还要牵猪赶羊前来祝贺。婚礼过程中,宾客共同唱歌跳舞,喝酒娱乐,使婚礼显得热烈而隆重。下面就具体来看看哈尼族婚俗特点。

 

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就要哭婚,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受人称赞,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住。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衣服、被褥、农具等,还有糯米饭、染成红、黄、白三色的几大摞糯米粑粑。嫁妆中还必须有舅舅送给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箩,弟弟送给新娘的一根手链和一根背带。这些东西要沿路让人看清楚,以显示其富有和华丽。一路上唢呐声不断,逢村过寨还要鸣放鞭炮。无论天气如何,新娘都要打一把花伞。

 

在红河一带,男方要请一对父母儿女都健在的中年男女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则盛情款待娶亲者、亲碰好友以及村寨中的长老和歌手。迎亲者在娶亲仪式上要当众交出三枚小贝壳作为娶亲的凭证。这时,歌手开始唱起古老、庄严而幽怨的哈尼《送嫁歌》。在歌声中,经过精心梳妆打扮的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挽着盛有衣物的花竹篮或挎着筒帕,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出了新娘家门后,迎亲者要遭到村寨中姑娘和小伙子的鞭打,只准挨打,不准还手,直到出了村寨门才停止。这时候,新郎早已领着一群小伙子在半路上等候,看见新娘到来,就立即点起三把松明火,并排置于路的左边、中间和右边。同时在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插一根金竹,两根金竹之间拴一根白线横栏在路上。新娘过来,跨过火把,扯断白线,就表示她正式成为夫家的人了,新郎就可以把新娘娶回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迎亲方式是领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领回来。领婚者到了女方家,新娘却被女伴藏起来了。领婚者绞尽脑汁地商讨对策,不停地与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要找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通过层层关卡,最后领婚者终于找到了新娘,又经过一波三折,女方家才同意领走新娘。领到新娘返回男方家的路上,领婚者都要高声欢唱,以庆贺领到了新娘:

 

打野兽的现在打到了/钓鱼的现在钓着了/找姑娘的现在找到了/家里的父母有了脸面。

墨江一带的哈尼族娶到新娘后,要请巫师为新郎新娘祝福并驱鬼,完成这个仪式以后新娘才能进男方家的门。进门的时候,新郎高高站在门上,让新娘从底下通过,表示女人要听男人的话:跨门坎时,新娘要右脚先进,左脚后进,这样才能儿孙满堂,荣华富贵。新娘进家后,首先要用猪头向灶神和祖先神灵磕头祭奠。第一顿饭要由婆婆陪同新娘进餐,其他人不能参加。红河一带,新娘到了夫家后,先向祖先神位磕头,再向婚宴上的长者敬礼,接着吃下新郎亲自送来的一碗米饭,表示永不变心。在西双版纳,要由婆婆在村口为新娘穿上白色裙子,然后才能进入村子。到了男方家门口,男方的已婚姐姐剪下三根头发,为新娘洗手洗脚,新娘才能进入大门。婚礼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先吃公鸡肉和猪右前腿,然后给宾客一一敬酒。这时,由会唱哈尼调子的老人来祝福新娘头胎生女儿、二胎生儿子,并劝戒夫妻要和睦相处,白头到老。婚礼的最后是强迫本村年龄较大而未婚的人吃猪尾巴。

攻略分类
热门攻略
最新图文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商家入驻联系我们服务条款免责声明投诉意见
© 2014-2015 xns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娘说 版权所有 禁止非法复制 黔ICP备14006116号 投诉电话:0755-61613809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admin@xn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