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婚嫁习俗 分为“正娶”和“窃娶”
俄罗斯族实行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结婚须征得父母同意。俄罗斯族与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罗斯族的传统婚礼十分隆重,程序和仪式也十分繁琐、复杂。
俄罗斯族婚俗特点
重视陪嫁
俄罗斯族严格禁止叔伯姑表兄妹等近亲结婚,但不限制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们主要通过自由恋爱结合,虽然也有包办婚姻,但不占主导地位。在以前,媒人说亲和订婚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媒人说亲时,要带一个撒了盐的面包。若是姑娘和她的父母同意,姑娘就亲手把面包切开请大家分尝。然后男方家举行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好结婚日期。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不要彩礼,男家只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儿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男方笑话。
教堂婚礼
婚礼的仪式非常隆重,由于俄罗斯族大多数信奉东正教,有条件的地方婚礼必须在教堂举行。新郎在结婚这天,要赶上马车或步行去迎亲。新娘临行前要跪在一件铺在地上的皮袄上(这象徵婚后生活兴旺),接受父母的祝福。接亲的人来后,新娘家要招待一些糖果和食品。大家围坐在桌旁,一边就餐一边唱起欢乐的婚礼歌。
离开新娘家后,人们就拉着手风琴,簇拥着新郎新娘去教堂举行婚礼。婚礼时,新郎新娘戴上特制的头冠,新娘手中拿一束花,新郎手中拿一支蜡烛。神父首先问他们愿不愿意和对方结合,如回答是“愿意”,神父再为他们祷告,然后让双方交换戒指,给他们一人一点蜂密,意为祝愿他们的生活甜甜蜜蜜。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行三次跪拜礼和亲吻三次,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中离开教堂。
婚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准备酒菜,邀请婆家的人和亲友前来做客。以后,新娘就住在婆家,成为丈夫家庭中的一员。但也有入赘的情况。这主要是俄罗斯族以前的婚俗。现在,罗斯族青年摈弃了媒人说媒等旧习俗。由于年青人多不信教,婚礼也不在教堂举行了,但仍保留着婚俗方面的鲜明特点。
俄罗斯族结婚方式
俄罗斯族的结婚方式还分两种,一种是明媒“正娶”,一种是偷偷“窃娶”。
“正娶”,是男女青年通过舞场或其他交际场合结识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情投意合,愿结终身伴侣,再各自正式告诉父母,父母一般均尊重子女们的意见,而后男方择期迎娶。信奉东正教的,还要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正娶”婚礼仪式很讲究,到教堂去时必须是男女携手而入。新郎穿西装,新娘头戴花冠,身着白色礼服,面向圣像站立,各将一枚戒指放在桌上。主礼牧师询明男女双方确愿结为夫妻后,诵念经文,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人不可分开”,然后握住新郎的手,新郎握住新娘的手,绕桌三周,交换戒指,礼毕合卺。50年代末,东正教堂关闭前,俄罗斯族婚礼均采取此种形式。
“窃娶”,是俄罗斯人较古老的婚俗。即男女双方经过热恋订下终身,之后男女自定婚期(实际男方家庭知道,且有准备),不通知女方家长,婚时是男方偷偷驾车或骑马“偷娶”。娶期多在冬天,男到女方家把新娘偷偷抱到车上或雪橇上,风驰电掣般地快速而归。女方家长“发觉”,便组织亲朋虚张声势地“追赶”一程了事。此种迎娶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已不多见,50年代后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