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习俗 举办喜庆热闹的传统中式婚礼
中式婚礼得到越来越多新人的接受。中式婚礼习俗讲究很多,在婚礼正式举行之前,要经过合婚、相亲、放小定、择吉日、放大定、送嫁妆等许多的礼节。下面就带给大家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
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相关阅读:迎亲礼仪及流程 举办传统中式婚礼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心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