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哭嫁习俗 抒发离别之情的传统婚姻习俗
哭嫁是一种新娘在与父母家人分别之前以唱歌或者啼哭的形式抒发离别之情的传统婚姻习俗,这种哭嫁习俗至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下面就来看看各民族哭嫁习俗。
哭嫁的由来
哭嫁由来其一: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于四川农村中,随地区变化而大同小异。解放前,听老人们说,早些时候,没有嫁而不哭的人家。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 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哭嫁由来其二: 哭嫁习俗源于原始时代的掠夺婚(即抢婚)。面对武力和强暴,女人没有别的选择,哭是惟一的反抗。从此以后,哭与嫁便结下不解之缘,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形成后世的哭嫁习俗。 在中国,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闽西客家、桑植白族、黔西北仡佬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都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各地名称不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有的地方,母亲、女伴等也陪哭,边哭边唱《哭嫁歌》。歌的内容因人而异,有世代传承,也有触景伤情或发泄不满,而这些《哭嫁歌》已成为我国民歌的一种别致样式。潮安县凤凰山畲族,就至今仍保留有《阿姐欲嫁目汁流》的歌谣。
各民族哭嫁习俗:
土家婚俗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解放后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
哭嫁的歌词内容很多,”十摆”、”十收”有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有时也骂媒人。陪哭多是难分难舍的缠绵之词。音律多用七字八句的顺口溜:“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一般要哭三五天,也有哭十天半月的。哭的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顾年迈双亲等。哭嫁的歌词一般为即席所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当然也有固定哭词。此外,哭还有抑扬顿挫的曲调。
哭嫁的哭唱形式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一人哭唱多为姑娘哭诉自己的命运、哭父母的养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来说不尽。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苦费心。四怕女儿无文化,把女送进学堂下,如今女儿已成人,花钱费米恩情大。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血!女儿错为菜子命,父母枉自费苦心;女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为女不得孝双亲,难孝父母到终身;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两人哭唱又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从句尾插入,两人一哭一和。如姐妹对哭: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丢你妹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妹:“梭罗树来台对台,望姐心里多宽怀,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哭嫁通常在新娘的闺房进行,新娘哭到谁,谁就必须去陪哭,男的不会哭也要说几句安慰、祝福的话以示惜别。哭嫁在新娘出嫁前一夜最为热闹,特别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与新娘对哭时,如泣如诉,声泪俱下,把亲人间的恩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旁观者无不感动落泪。
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与其说是哭,倒不如说是唱,其腔多为传统音调,口音,既伤感又抒情,充满了土家民族风情。哭嫁歌的格调新颖,哭词长短成句,贬褒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哭嫁的内容也在不断翻新。★★★★相关阅读:哭嫁的内容有哪些 具体缘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