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娘说,婚纱照片欣赏与图片分享,尽在新娘说!www.xnshuo.com

快捷导航: 花海 - 校园 - 田园 - 室内 - 浪漫 - 个性 - 明星 - 韩式 - 性感 - 古装
新娘说

www.xnshuo.com

婚嫁知识百科

攻略

主页 > 婚礼筹备 > 结婚习俗 > 正文 >

哭嫁的内容有哪些 具体缘由解析(2)

时间:2018-02-27 01:31来源: xnshuo.com 点击:

我少年时,是抗日战争后期,居住在县城近郊,风气较开,哭嫁之风已不盛行,而老人们却还在津津乐道,称述不绝。但实际哭嫁我仅见过一次。邻居们都说是那家老祖母执意要行古礼古俗,晚辈们拗不过才依了的。哭的方式是,从婚期前一个月的首日起,入黄昏,姑娘诉哭约一个小时,其声呜呜。十天以后,她的母亲加入"陪哭";又十天以后,她的祖母加入陪哭。这家没有诸姑姊妹,人们说,如果有的话,也应当加入陪哭行列的。

 

(二)哭嫁的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三、哭嫁歌

闺声哭★★★★相关阅读:哭嫁习俗中哭的形式 分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

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

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

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

............

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

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

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

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莲树上挂卷经。

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

哭嫁 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

哭爹妈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哭兄弟

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

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

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

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

结语:哭嫁是是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习俗,本篇文章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哭习俗的来历及具体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具体了解下哦。

攻略分类
热门攻略
最新图文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广告服务商家入驻联系我们服务条款免责声明投诉意见
© 2014-2015 xnsh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娘说 版权所有 禁止非法复制 黔ICP备14006116号 投诉电话:0755-61613809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admin@xnsh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