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婚礼习俗——非洲婚礼习俗(2)
肯尼亚的泰塔族是一夫多妻的。这里每一个家庭都有些象一个帝国。丈夫皇帝住在最外边的茅草屋子里。院子中央住着主妇娘娘,两侧是小妾嫔妃们住的茅屋。丈夫轮流在嫔妃茅屋过夜和吃饭。到哪个妻子那里都由主妇安排,必须午夜进去,清晨出来。肯尼亚的基锡人有着女人"娶妻"的习俗。目的是提高自己(女人)的社会地位。娶来的妻子,给她指定配偶要让她生孩子,并把孩子归属自己(女丈夫)名下,这就提高了社会地位。
南非的祖鲁人是买卖婚姻。所以女儿就是财富。妻子如生男不生女,则要被休掉。从财产的意义上看他们是重女轻男的。科萨人有新妻子给老妻子做活的风俗,直到丈夫又娶妻,才停止。所以妻子总是怂恿丈夫多娶妻。庞多斯族人虽然一夫多妻,但允许妻子离婚,只要退回当初的礼品。这里一女人肥胖为美,所以丈夫总是设法把妻子养肥,以炫耀于众。如果不慎打伤了妻子的容貌,那就得赔偿。
非洲婚礼习俗
斯威士兰人注重的是男女贞操。为此姑娘都有明确的标记,惟有未有情人的姑娘在项链上缀着蓝、黄的流苏,有了恋人就要换上红、黑流苏。这样以来,如果有谁去追求带红、黑流苏的姑娘,或者有了主的姑娘依旧带蓝黄流苏的项链,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了。
居住在纳米比亚的希姆巴族姑娘在出嫁前,要用红赭石、奶油脂、香草和树脂合成一种香料,并亲手把它们涂在自己身上。它们色彩鲜明,而红色在其中犹为突出,象征着新娘婚后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生殖能力。在婚礼上,新娘子身穿一身新做的衣服,上面洒满了香水和桔子水等果汁。 到了丈夫家后,新娘按照族中惯例,要让新娘的家人在胳膊、乳房和肚皮上涂上取自新郎家奶牛身上的奶油脂。这一仪式即是新娘走入洞房前对其身体美化的继续,也象征着新郎家的人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位被“抢”来的新娘。
斯瓦希里族居住在肯尼亚的拉莫地区。为了把新娘打扮更加美丽,新娘在出嫁的前几天,要把除头发外,脖子以下身体各部位的体毛刮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新娘的身上经过按摩后被抹上可可油和取自檀香木的香水;新娘的四肢也要在指甲花汁液中浸一浸,接着由女亲戚往她的身上画一些花纹。
非洲婚礼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