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埃及的婚俗(2)
在上埃及,近亲结婚是允许的,因为这样可以亲上加亲,既能保证避免娶错姑娘嫁错郎,同时又维持了家族血统的纯正。特别是对于官员、贵族和富有阶层来说,从自己的家族中选择配偶还可以保证财产不扩散、不外流。因此通常情况下,上埃及人绝不会轻易将女儿嫁给陌生人。女婿的首选是堂亲,也就父亲的子侄们;其次是表亲,即母亲的子侄。这两种婚姻的比例最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赛迪人看上去长得很相象的原因。
如果既不是堂亲,也不是表亲,则要讲究门当户对,主要看双方家庭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和富有程度。特别是宗教信仰,如果双方信仰不同,是绝对不可能结婚的。
上埃及人的早婚现象十分普遍。尽管当地法律和宗教都明确规定15岁以下禁止结婚,但许多女孩在9岁、10岁时就戴上了耳环,表示她们已经订婚,“明花有主”了。也许要不了几年,她便为人妻、为人母了。
上埃及人的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如果双方家长都同意了,这桩婚事也就定下来了,然后才会通知小伙子和姑娘。男方会出一笔可观的娉礼(一般为1500埃元,约合100英镑),并给未婚妻购买戒指、脚镯等珠宝和衣服,女方则负责盖新房,置办家具和婚后生活的必需品。
婚礼一般持续七天。第一天,新娘的双手和双腿被涂上象征着幸运和吉祥的红红的指甲油,这标志着婚礼的开始。第二天,女方亲友把家具、衣物等嫁妆装上马车或卡车,浩浩荡荡送到新房。接下来的几天要举行各种名目的庆祝活动。到了第七天,也就是正式婚礼这一天,新郎新娘家中要分别举行最热闹的宴会和庆祝活动。尤其是新郎迎娶新娘时,是婚礼的高潮。新郎带着庞大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载歌载舞来到新娘家,用漂亮的彩车将新娘接到新房中。热烈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法律的普及,上埃及人的婚姻观念和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现在有的地区,年轻人在选择配偶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发言权了。尤其是妇女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拒绝不合己意的婚事。尽管如此,男女隔离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年轻人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仍然比较少见。
北部城市与沿海地区婚俗
沿地中海和红海的北部地区是埃及的政治、经济中心,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尤其是以开罗和亚历山大中心的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两岸地区,更是埃及最为开放的地区,其婚姻习俗与南部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由于妇女拥有与男人平等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性别隔离与歧视现象不像传统的伊斯兰社会那么严重,因而男女可以自由交往,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较为普遍。年轻的小伙子可以与心爱的姑娘在公众场合下认识,还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工作,一起就餐、休闲和娱乐。
如果感情成熟,一般会举行一个由双方父母和亲友参加的订婚仪式,既可以在宾馆也可以在清真寺举行,由专门的主持人或阿匐主持。其内容与传统的埃及订婚仪式大致相同,一是签署婚约,二是确定婚期,商定娉礼,举行热闹的庆祝仪式。
接下来,一般会有一个比较长的结婚准备时间。主要是因为埃及城市的房价普遍很高,大大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年轻人需要很长时间攒钱,以购置新房,准备婚礼。
婚礼一般在宾馆举行。这一天,新娘身穿漂亮的西式白色婚纱,新郎则穿黑色西服、白色衬衣,并打上领带。来宾们坐在租来的宾馆大厅里,男女可以混坐在一起。《结婚进行曲》响起,新郎、新娘在伴郎和伴娘的陪同下手挽手缓缓步入厅堂。人们一面欢呼,一面在他们头上撒下祝福的鲜花。新郎、新娘在厅堂正中坐定,婚礼主持人给他们献上一杯象征幸福美满的玫瑰露,宴会和庆祝活动正式开始。专门请来的小乐队开始伴奏,能歌善舞者为大家表演欢快的节目。宴会当中,新郎、新娘会亲手切开结婚蛋糕与来宾分享,并向众人散发甜点和小礼品。婚礼结束时,新郎、新娘站在宾馆门口欢送客人,之后返回宾馆包住的房间或自己的新房共度良宵。
在埃及城市和沿海地区,结婚费用一般非常昂贵,普通收入者难以承受。拿一名在城镇拥有工作的普通埃及人来说,其平均月收入为150埃元(约合45美元),但是婚礼的平均支出却高达10万埃元(约合3万美元)。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工作28年才能挣够这笔钱!这给普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举行一场体面的婚礼,年轻人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赚钱,因而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尽管比较糜费,埃及城市与沿海地区的婚姻习俗还是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日益向农村地区扩散。近年来,就连相对比较封闭的南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影响,渐渐也有了新式婚礼的影子。它像一股潮流,冲击着埃及数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婚俗与文化。在全球化盛行的当今时代,世界上恐怕没有完全不受影响的角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