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婚礼几十年来的变化(2)
结婚变成一件能赚票子的事儿,它就有了商机,可以变成一个产业。结婚能赚钱,帮你搞婚庆能否也分一杯羹,可以!1990年,首个婚庆公司——“紫房子”在北京正式营业。最初,它还是国营的婚庆公司,但却不是新生事物,只不过重操旧业。民国年间,紫房子就为很多政要名人操办过婚礼,五十年代被公司合营,随着这个行当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婚庆公司像雨后春笋般诞生。中国人婚礼的排场越来壮观,自行车队、摩托车队迎亲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豪华轿车排成长龙迎娶新娘也不算稀罕。亲朋友好友中酒量大、能言善辩、幽默风趣的人,常被选为婚礼总管;这个时代,他们因为“不专业”,被更加高水平的专职司仪所替代。
礼金继续疯涨的同时,酒席就像不搞“计划生育”的磨菇群般疯狂繁殖,几百桌、甚至数千桌的婚宴只是“毛毛雨”。反正酒席越多,票子越多,吃完了再付饭钱。人们似乎“人情味”更“浓郁”了,曾经一面之缘,居然也接到请柬。大款老板在择偶中成为强势群体,世纪之交,没有“票子+车子+房子”,最好莫考虑一场“体面”的婚礼。
中国婚礼几十年来的变化6.二十一世纪:婚俗还在继续“解放”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总体摆脱了物质生活的贫乏,在较富足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也该结婚了。对于这个群体,婚姻虽然离不开物质基础,似乎个性更加张扬,思想比较开放,“感觉”有逐渐战胜物质的趋势。
如今个性化时代,政治因素在婚姻中已降到忽略不计的程度,金钱和排场也可能变得不是首要追求,简约浪漫更大家青睐。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姐弟恋、“翁杨恋”早就提不起人们的好奇心。个性化恋情,个性化婚礼已得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很难说,什么人适合当配偶,什么婚礼最受欢迎,一切皆凭自己的味口。
海底婚礼正方兴未艾,“草地婚礼、沙滩婚礼、烛光婚礼、水上婚礼、鲜花婚礼”开始萌芽,目前虽未成为主流,但婚庆公司看准了这个市场,为迎合城市白领的口味,为他们量身打造各类个性化婚礼。
如果法律许可,思想开放的新人类不乏有敢偿试“裸体婚礼”的先驱,实质上这些婚礼在港澳台地区,早已稀松平常。这方面,个性化婚纱照先走一步,总是西装白纱,多么老土,像亚当夏娃一样,拍组裸体婚纱照已有很多新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