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结婚习俗 特有的婚嫁风俗习惯盘点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今天,wed114结婚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南农村结婚习俗,盘点他们特有的婚嫁风俗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小编推荐】湖南省产假新规定 湖南异地结婚迁户口 最新规定湖南婚假
湖南结婚习俗: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香,行礼为仪,进人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湖南农村结婚习俗一、定亲
自由恋爱的,相识到相爱,无明显的阶段,且心照不宣,说穿了反而俗气、冒昧。但一般的都要选个机会告诉父母(兄辈),由父母认可,或双方父母会面。然后,相爱双方互赠一点礼物,作为信物珍藏起来,这是在城里。农村则完全是靠介绍人牵线的,在见面后的很短时间内便订婚。女方提出的聘礼要求,由介绍人传达。有时介绍人来回跑动,带有协商性质。
湖南农村结婚习俗二、提节
定亲后,分别按对方的口气称呼长辈。每逢三节(端阳、中秋、春节),两生(岳父母的生日)由男方提礼物去女家,叫做“提节”。提节要提水礼(鱼、肉、酒。鱼,一定要鲤鱼,取“知书知礼”之意;万万不可用草鱼,如果用草鱼,等于是骂岳父母吃草)。除水礼必不可少外,端阳节还要提包子、棕子、盐鸭蛋各数十,“纸包子”常为薄荷酥,乡里还得每人加上一把薄扇。离城镇二三十里的也得先一天挑着箩筐担子进城买回。端阳节这天,市上包子、棕子难买,多半是因提节卖空了。中秋节提月饼、药糖(一种用米熬的糖,色黄,沽芝麻,常略带焦苦味)、莲藕。莲藕要整根的,如藕节断了,则用小竹棍穿起来,扁担长的几枝,用红纸条套在一起。春节提送的多数是荔枝、桂圆、胶切、金橘子等果点。两生则要送衣料,每次岳父、岳母都得送。因每次提节两瓶酒必不可少,故生了个女儿后,戏谑为“生了个酒瓶子”。
湖南农村结婚习俗三、择喜期
定亲后,便要择定喜期。同屋不能有进有出。一家乃至同住一屋的几家,在一年内不能既娶媳妇又嫁女,否则被认为不吉利。于是其中一个的婚期便提早或推迟,多半是提早。